她本该是一名优秀的外交官,在自己最喜欢的领域闪闪发光,可谁也没想到,就因为一次旅游,她的生命在19岁的夏天戛然而止。
一名19岁女孩和朋友去景区游玩,遭遇一名23岁男子持刀攻击,事发突然女孩根本来不及反应,导致女孩身体多处受到严重伤害,尽管有热心游客的全力救助,可她还是不幸离世了,本以为此次事故是个意外,可当真相曝光后,网友却沉默了,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愤怒,所以事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?
南昌八月酷热的午后,时间凝固在1点40分左右,外交学院的大一新生小雪(化名)穿着一身亮眼的汉服,和同学施某在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拱桥上拍照,出行前她还曾与朋友打趣,说今天要“美美出圈”,青春的笑容与古典的服饰相映成趣,引得不少游客驻足。
可谁也未曾料到,这身惹眼的装扮竟成了她生命的绝响,意外来得丝毫没有征兆,一名骑着电动车的男子突然横亘在她们面前,他看起来年纪并不大,张口就向小雪索要联系方式,小雪和施某礼貌地摆手回绝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。
然而就在下一秒,超乎所有人想象的一幕发生了,男子猝不及防地抽出一把剪刀,像疯了一样刺向两个小姑娘,尖叫声瞬间撕裂了景区的平静,施某反应快,一边躲闪一边大声呼救,但胸口还是被扎了一刀。
旁边一位热心的男游客见状冲上去试图制止凶手,自己也被划伤,但好在混乱中,施某挣脱开来,拼命跑向人群,暂时逃脱了危险,但小雪就惨了,她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。
周围的游客四散奔逃,有人报警,有人拿出手机拍摄这骇人听闻的一切,而小雪饭反应迟钝,再加上行动不便的汉服,导致她未能逃开,这给了凶手机会,只见行凶男子猛追上去,对着她的颈部、腹部连续疯狂捅刺。
鲜血刹那间浸透了衣衫,又一位男性游客鼓足勇气上前阻拦,同样被歹徒捅伤,最后行凶得逞后,凶手骑上电动车扬长而去。
有游客试图用小雪的汉服按压伤口帮她止血,但奔涌而出的鲜血根本止不住,小雪颈部大动脉、肺部、肝部皆被刺穿,救护车赶到之前,这个19岁的花季女孩就因失血过多停止了呼吸和心跳。
两天后,也就是8月12日,当地警方发布了一纸通报,行凶者是23岁的高安人席某某,他已主动投案自首,如今正被刑事拘留。
一个鲜活的生命,一位前程似锦的外交学院国际法高材生、学术部副总监,就这样在一个旅游景点被陌生人残忍杀害,而凶手却可能因为“精神病”这个身份标签,从而免于极刑,公众的愤怒如同燎原之火,争前恐后的发声:精神病绝不能成为杀人的免死金牌!
人们的质疑逻辑简单又直接,凶手搭讪被拒、行凶时目标明确地追杀、刀刀致命直击要害,事后还能思路清晰地主动投案自首,这一系列举动怎么看都与一个“精神失常”者相差甚远。
大众一致认为,他作案时拥有完全的刑事行为能力,如果最终的法律裁决与人们内心朴素的正义观背道而驰,那么人们不禁要问:法律到底在保护谁?
这起悲剧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,激起的涟漪远不止法律层面的争议,更暴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,却又不堪一击的“安全幻觉”。
景区的安保肯定是逃不开责任的,作为一个热门旅游景区,为何能让一个携带凶器的成年男子轻易进入?据知情者透露,凶案发生后景区负责人态度冷漠,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封锁现场、疏散游客,仿佛急着要让一切恢复正常。
这种应对方式,与其说是管理失职,不如说是一种令人齿冷的麻木,今天逝去的是小雪,如果景区不彻底整改,谁能保证明天不会有另一个无辜者?
还有就是席某某确实有病史并伴有暴力倾向,那么依照规定看管他的人呢?当他骑着电动车,带着凶器,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时,他的监护人又在哪里?那些本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主体,是否也应在这场悲剧中被追责?
小雪的父母正联系她生前就读的外交学院,希望能得到帮助,人们也期盼这所国内顶尖的学府能出于人道主义,协助这个悲痛欲绝的家庭,为他们优秀的女儿讨回公道,可是公道究竟是什么?
是凶手杀人偿命?这是最古老的法则,也最符合人们的直觉,但现代法治社会引入了精神疾病司法鉴别判定这一变量,使得偿命不再是唯一的必然结果,如果鉴别判定的结果确认凶手作案时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,他可能不会被处以死刑。
那么公道是要求监护人和景区承担相应的责任,并作出赔偿吗?这当然是应有之义,可是再多的金钱赔偿,也没有办法挽回一个19岁鲜活的生命,无法抚平一个家庭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的切肤之痛,对于小雪的父母而言,余生漫漫,又该怎么来面对这个生命中没办法承受的空洞?
这起案件最终或许会有一个法律上的终局判决,席某某会得到他应有的惩罚,相关责任方或许也会被追究,但那个在夏日午后穿着汉服、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女孩,却永远地留在了那座拱桥上。
她的死亡更像一声警钟,叩问着整个社会,当一个无辜者因为一个随机的恶意而殒命,我们除了愤怒与惋惜,还能做些什么,来阻止下一次悲剧的发生?
两个小姑娘没有穿清凉的衣服,也没有单独行动,更没有在晚上出门,也不是去偏僻的地方,可悲剧还是发生了。